傅化群 官方网站

http://fuhuaqun.zxart.cn/

傅化群

傅化群

粉丝:339782

作品总数:13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傅化群1963年生于陕西,西安美术学院毕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中国画研究院副秘书长、西安文苑书画学会副会长、陕西广播电视报文化月末美术总监。 作品多次在...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议价

国 画:议价元/平尺

匾额题字:议价

拍卖新高:未知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傅化群——浅谈中国画的笔墨精神


画家傅化群

 

傅化群,1963年生于陕西,西安美术学院毕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中国画研究院副秘书长、西安文苑书画学会副会长、陕西广播电视报文化月末美术总监。

 

作品多次在全国性美术设计大展中获奖,其中在全国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等设计大展中分别获入选奖和优秀奖等;在全国高校首届、第二届设计大展中分别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山水画作品《云淡风轻近远山》、《江边曙色》、油画《难忘的岁月》在陕西省高等院校书画大赛中分获一等奖、二等奖等。山水画作品《云隐山晖》入选建党90周年陕西省美术展览;作品《江畔人家》入选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庆祝建党90周年书画展览;作品《高昌日月久》入选陕西省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写生作品展;作品《山水人家》入选陕西省优秀书画作品展;作品《秀色秦岭》入选纪念刘伯承诞辰120周年全国名家书画军博展及《全国名家书画作品集》。

 

出版有《傅化群速写集》、《色彩静物范本》、《傅化群书画集》。作品及论文多次在《光明日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陕西美术》、《陕西广播电视报》、《书画家大辞典》、《财富时报》、《书海》、《水墨研究》、《西电科大报》等国内报刊上刊登和发表。


浅谈中国画的笔墨精神

笔墨是中国画的形式语言,也是中国画的精神支点,这一点正是中国画的长处,也是西方文化无法进入的领域。因而,站在当代人的立场上去进行积极地探索、研究、并促其发展,这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方面。


傅化群作品

 

在当今世界,中西两大绘画体系中,中国画能以一国之力而与整个西方创立的油画平分秋色,不能不让人为之叹服。中国的绘画犹如中国的历史一样,数千年延绵不断,一如既往的坚持着自己民族所特有的情感和笔墨,显示着惊人的延续性,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中国画发展的一个难于逾越的山峰。现在当我们面临西画愈来愈严峻的冲击时,如何让中国画焕发新的活力,是每一位中国画家值得思考的问题。


 

傅化群作品

 

笔墨是中国化的物质基础。中国画也叫水墨画。它和中国书法在工具材料的运用上是同源的,因而,毛笔的墨也就成为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材料,它和宣纸、石色相结合构成了中国绘画的物质基础。这和油彩构成了油画,水彩构成了水彩画,雕版构成了版画是一样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几乎每个画种都是由材料决定的。但是,中国绘画的工具与材料是其他画种的工具与材料无法相比的,首先这些工具材料:特别有利于体现出人的主观意志,却不是单纯的用来复制自然。例如用毛笔画出来的线,或者勾、勒、点等,都是对自然的抽象表述,而不是自然主义的再现,这就奠定了中国画意象的表现能基础。再如,墨是纯黑色的颜料,它和白色的纸形成了色彩的两极,但是,它是全色相的,忽略掉其他具体色相,仅以黑白的明暗色阶来表现五彩的内涵,也不是自然的再现,而是对自然界色彩的抽象。由形的意象到色彩抽象,决定了中国画造型的主观意趣和绘画特色,这虽然是画家的主观精神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它是建立在笔墨的工具材料基础上的。中国画将大自然的丰富,仅用笔墨简洁的工具材料就生动直观的呈现出来,只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在绘画中的反映。

 


傅化群作品

 

中国画中的笔墨,其特殊性和重要性有别于世界上任何一种画。它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结构语言,也是一种精神外显的载体,本身具有极其深刻的内涵。如果我们将中国画的笔墨内涵同西方绘画做一比较,就可清楚看出,尽管西方也讲究笔法和笔触,但本质上看,其笔法本身没有独立的意义。特别是古典油画,为了追求形象完美和谐,不求笔触的外显,笔触往往被融化在形的塑造之中。在西方现代绘画中,笔触成了画面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成了画家个性语言的某种体现,如印象主义、点彩派、后期印象派以及野兽派、纳比派等画派的油画,几乎全是由笔触形成。这些笔触既表现了现象,又表现了画家个人的精神骚动。

 


傅化群作品

 

笔触在为造型的同时,有着特殊的美学价值。就笔触有着美感这一点而言,西方笔触和中国画的笔触有相似之处,但就在其创作上的意义而言却有质的不同。中国画用笔有严格的规范和方法论,并成为千百年来画家不得不遵守的信条;而西方画形成的用笔方法没有规范性,谁都可以自己创造产生新型的笔触。

 


傅化群作品

 

梅、兰、竹、菊,这是中国画中经常出现的绘画题材,并且一画就是几百年,人们或者会问究竟什么原因会使历代画家热衷于这一题材而常画不衰呢?其实并不是这四种植物的魔力吸引了几百年的画家,而是在于能够集中表现这些植物的笔墨上。名家的笔墨纷呈,展现的已不是四种寻常植物,而是各家自己的笔墨表现方式,人们欣赏时,也不是为了欣赏这四种绘画题材,而是以此为契机欣赏各家笔墨特色和从笔墨中引发的思维空间。这时可以看到绘画中的笔墨已更加丰富有变化,在用上更加丰富多彩,更富有美感。笔墨的运用和掌握需要作者具有很高的修养,以至于个人的一生也无法穷极尽头,深入高深的殿堂,他向人昭示的永远是探索的方向,让人在同自然的和谐中重新取得无限愉悦却没有一个达到终点。因而,他留给人们的不是结束,而是继续的深化和发展。

 


傅化群作品

 

笔墨当随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安于现状、故步自封只能被时代抛弃。时代环境变了,人也跟随着时代的需要不断上进,比如现代社会形形色色的建筑、车辆、服饰不断更新,如果人还是住在树上、身披树叶、打赤脚,显然不相称。这就要求我们当代画家根据客观物象开动脑筋、勇于探索,用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去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笔墨形式。我们应当坚持创新又不排除传统文化的精髓。

 


傅化群作品

 

在笔墨上改变中国画的虚实关系,突出情境的表现。在传统中国画中(特别是文人画中)虚即是空,在宣纸上的虚就是空白。这一程式既练就出杰出的艺术大师,也庇护混杂的无能庸才。尤其是这种虚实关系的表达。怎么样不择手段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呢?那就是让画家开始起来,减少空白。另外就是虚实的要素已不主要停留在黑白关系上,还有色彩的冷与暖,形象的大与小,清晰与模糊等综合要素:可以淡化中国画的笔墨。传统中国画的精神是建立在黑白体系上的。这个体系重笔墨、讲意境,在老庄、禅宗思想侵泡中,讲究大象无形不似之似的空灵意味。在单纯,清雅的审美理念中,排斥色彩的运用,使得中国画在对笔墨的运用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绝妙境界。然而时间已久,我们就会发现那没有颜色的简约形象几乎成为了某种文化精神的符合。在一批中国画家眼里,一套套的笔墨程式就像一张无形的网络,束缚住了他们的创作。但是淡化中国的笔墨绝不意味着抛弃!这种淡化只是将色彩的成分大量地吸引到中国画中,加强画面的形式美,或者用色彩本身的张力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

 


傅化群作品